共建平台
共育英才
共创未来
曹杨职校:迈向2035的上海职业教育——谈职业教育的未来发表时间:2019-06-29 21:16 2019年4月27日上午,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一楼报告厅,上海市教育功臣邬宪伟、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,针对“迈向2035的上海职业教育”作了专题讲座。 社会多元化需要职业教育人才,品德为底线养成职业素养 在迈向2035的职业教育高峰论坛上,第三位主讲嘉宾是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、中职分会会长、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主席、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。邬校长在演讲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是一样的,而职业教育的意义有三点:它在于能够为党培养接班人、为国培养建设者、为民增进幸福感。 邬校长强调了职业精神的重要性,但在传统观念中,中国的家庭普遍重视孩子是否能考入大学,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,是目前职业教育者较为担忧的问题。邬校长讲到社会不仅仅需要科研人员,同样高技能人才也是必需的,职业教育的第一个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,而我们所在的上海有着“富庶长三角,拉动中西部”的战略目标,上海没有理由不做一流职业教育。所以我们要打造出一流的师资团队,同时要建立长学制的职教实验学院,与普通教育并行,建设出初中、高中、大学为一体的职教学院。 演讲完毕,采访中邬校长再次强调,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以育人为目标,它们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。绝不能厚此薄彼,不同的教育类型造就不同的人才。对社会而言它需要多样化的人才,社会需要有医生,它也需要有护士。如果要造房子除了设计师,还需要有能把它造出来的人。 在谈到人才方面,邬校长表示,品德是定义人才的底线,德不能缺。而一个人的长项是不会短的,我们需要把长项越做越长。哪怕长项只有一个,也是不可被取代的。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各个方面都厉害,以至于导致反面效果,如果那样我们培养出的可能只是一个利己主义者。 最后,邬校长谈到对学校而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,对学生而言要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,职业教育是让人在实践中去学习,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。 宣传职业教育 改变家长观念 增强自身学习能力 第四位主讲嘉宾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徐国庆所长,徐教授的演讲主题是“职业教育迈向2035”。在讲座刚开始,徐教授就围绕着“上海是否还需要职业教育”展开讲解,那上海到底还需要职业教育呢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缺失是一个大问题,很多企业它不缺大学生,徐教授向我们分享他在参观企业的时候,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他,他们公司缺2000名技术工人。2000名,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,这也恰恰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非常广,企业非常短缺。可这样的信息怎样传到家长的耳朵里呢?面对这个问题,徐教授也非常无奈,他说,这就是信息的不完全导致的,家长的信息有些还停留在他们的那个时代,但是社会教育的发展是不会因为家长的决定而改变的,所以我们只能改变家长,现在各个学校开启了职业体验日、校企合作、校园开放日等等活动,来改善家长、外界对职业学校的偏见。 演讲结束,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小记者也非常有幸地采访到徐教授,徐教授对于职业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,小记者特意邀请徐教授为正在职校学习的中职学生提些建议。徐教授说,其实上什么学校,自己要学是最重要的,一所普通的高中再升上一所普通的大学,最后毕业出来也是很平庸,中职生最后考上博士的也有。所以,无论在哪里上学,自身努力学习是最重要的,而且,不仅仅是学好,还要学精,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,这才是职业教育在未来需要职校老师、同学深思的。 职业教育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无论是徐教授这样致力于职业教育研究的教授,还是奋斗在一线的职校专业老师,亦或是坐在课堂里学习的职校生,都应紧跟时代节奏,在职业教育领域向前跨出一大步,为未来职业教育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 |